
接龙镇桥头村茶叶产业基地航拍图
中方融媒6月5日讯 近年来,湖南省中方县接龙镇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任务重点,紧密结合本地资源优势,通过盘活闲置资源、优化产业模式、发展特色产业等举措,成功破除村集体经济发展“贫血”难题,推动村集体经济“满血”发展。
坚持党建引领,以“造血”强基础
选优配强班子。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,着力把懂经营、善管理、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选为村干部,培育一批政治素养高、干事本领强、责任意识足的村“两委”班子、把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青年农民和返乡大学生充实到村级后备干部队伍,发挥头雁引路带动作用,让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,为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攒足动力。强化组织发展。在村党组织带领下,在全镇5个村成立村集体经济合作社,走合作发展道路,让“村民”变“股民”,把村集体利益和广大村民利益联结起来,充分激活群众的积极主动性,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实现过程全员参与、成果全民共享。完善激励机制。将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与村党组织、村干部评优挂钩,用奖惩机制激发干部“作为”积极性,并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纳入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,激励各村在力争上游中干出真成绩。同时,结合实施抓党建促乡村振兴,系统施策、精准滴灌、以点带面形成示范,抢抓政策机遇。2023年,龙溪村、桥头村各获得中央和省财政扶持村集体发展项目资金支持50万元。
接龙镇桥头村特色茶业品牌“楚湘接龙云雾”
优化产业模式,以“输血”促发展
盘活闲置资源。对常年撂荒无人耕作的土地进行整治。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,将村内无劳动力经营的闲置土地、自主经营产出效益低的土地进行集中管理,流转给合作社,由合作社集中连片经营,实现规模化种植。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,形成相对稳定的集体经济增收渠道。将“剩资源”转变为“活资本”。优化产业模式。建立“企业+合作社+基地+种植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。以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为依托,集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,与湖南奥谱隆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,由奥谱隆企业统一收购种子,解决农户销路问题。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植技术培训、对接市、县农技专家进行现场指导,解决技术难题,带动杂交水稻制种散户进行标准化、规模化的绿色生产。回引能人返乡。大力实施“湘商回归”“能人回引”政策,积极发动流动的湘商返乡投资兴业,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空间,为村集体经济注入“源头活水”。利用春节、清明等节假日举办创业培训班、政策咨询等活动,引导广大湘商了解本地优惠政策,鼓励他们参与村集体经济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。
接龙镇桥头村茶叶
推动多元发展,以“活血”破瓶颈
拓展多域延伸。围绕农业转型升级、绿色发展目标,接龙镇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茶叶、杂交水稻制种、中药材种植等农业产业,在桥头、卧龙、龙溪三村集中连片发展水稻制种产业,建立800亩水稻制种基地,在新庄村建成1万余窖天麻种植示范基地,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多层次延伸、多领域扩张,强化乡村持续造血能力。推动农旅融合。接龙镇结合桥头村“一村二寨稻田间,一溪三山怀中抱”的传统村落人文景观,修建509亩茶叶产业园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、融合发展的茶叶产业格局。在茶叶产业园修建凉亭、游步道等旅游观光设施,推动茶旅融合发展,2023年桥头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。打造特色产业。围绕产业“特而强”、功能“聚而合”、形态“小而美”,实行一村一策、一村一品,发展农业特色产业,推动产业全链条发展,实现持续性收益。2023年桥头村509亩茶园实现收入48万元,卧龙村市场承包受益每年4.68万元,老屋村小水电站年租金3.58万元,艺龙蛇业基地为卧龙村和龙溪村分红15余万元,光伏发电项目每年给卧龙村、桥头村、老屋村分红6万元以上。
责编:袁敏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
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